“圈养”子女,还适合作为直接抚养人吗?
作者:未知时间:2025-01-22
以案释法
张某甲与李某婚后生育一子张某乙。婚初夫妻感情尚可,近年因经济等原因,致夫妻感情不和睦。李某曾于2020年3月向一审法院起诉离婚,后撤回起诉。2021年5月双方开始分居。分居后张某乙随张某甲生活至今。现李某再次提起离婚诉讼。李某表示,其提起离婚诉讼后,张某甲便不再让李某见张某乙。审理中,双方近亲属表示,近几年张某甲对张某乙要求过于严格,而且不让张某乙与亲属交流,其状态不适合抚养孩子,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希望由李某抚养张某乙,双方近亲属均愿意帮助李某抚养张某乙。二审中,法院委托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根据《进一步落实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参与涉未成年人家事案件纠纷解决机制的合作框架协议》有关规定,安排青少年事务社工通过走访双方工作对象居住地、观察生活环境、约谈工作对象、面谈未成年人的方式,充分了解张某甲与李某各自的家庭环境、抚养能力以及未成年子女意愿等情况。
法院经审理认为,离婚时,子女抚养事宜可由双方协商,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从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角度判决。虽然张某甲与李某分居后,张某乙随张某甲生活至今。但在二人分居前,李某对张某乙的抚育照顾较多。张某甲虽充分表达了希望与孩子共同生活陪伴其成长,积极履行抚养职责的愿望,但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教育与保护,既需要父母的良好意愿,更离不开正确的方式方法和良好的生活环境。尽管张某甲与李某均经济状况窘迫,但双方近亲属均已明确表示希望由李某抚养张某乙并愿意提供帮助,在该情况下,张某乙由李某直接抚养显然有助于让未成年人获得更多关爱。综合考虑李某与张某甲的实际情况,从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角度考虑,法院认为张某乙应随李某共同生活为宜。
法治建议
本案主要争议焦点为夫妻双方离婚时孩子应当由谁直接抚养。根据法律规定,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生活中,很多人单纯以为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主要指能够为未成年子女提供更好的居住条件、教育资源,甚至简单地认为,经济条件的优渥更有利于抚养子女。但实际上,父母的经济负担能力只是评判其是否适合直接抚养子女中的一环,更为重要的在于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方式、教育方法能有利于子女塑造健康人格、形成正确价值观并具备符合社会期待的学习能力。粗暴的、专制的抚养方式,特别是将未成年子女强行隔离于不认同该父母教育方式的亲属接触范围外,无异于剥夺未成年人与部分亲人的亲情联系,打击、否定孩子的自然天性,对孩子长远发展具有十分不利的影响。
对此,建议如下:
● 宣传上注重观念引导。无论是媒体宣传,还是基层组织、社区宣传,都要注重引导老百姓从关注离婚后子女的争夺,转移到关注如何抚养才更有利于子女成长。倡导离异父母以合作的态度就抚养、探望等事宜耐心协商、冷静沟通、相互配合。
● 学校等社会机构注重帮助孩子形成权利意识。未成年人也有亲情沟通、亲情交往的自主选择权,教育机构、基层社区可以设置相应的途径供未成年人寻求帮助,发现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情形要及时向主管机关报告,以监督父母不当的抚养、教育行为。
● 基层组织要关注抚养子女存在困难的父母。通过社会救助基金、技能培训或就业指导等方式帮助他们改善经济状况;通过社区组织志愿者为困难家庭子女提供课后辅导或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建立邻里互助小组,组织居民相互帮助、相互照顾。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转载于公众号:上海未保